王兴军教授课题组
首页 研究方向 课题组成员 科研成果 组内动态 加入我们 English

课题组成员

导师照片
王兴军 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
电子学院副院长、副书记
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
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副所长
研究领域: 光电子集成芯片与信息系统
电子邮件: xjwang@pku.edu.cn
电话: 010-62767911
个人主页:

http://pcis.pku.edu.cn

王兴军,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电子学院副院长、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、光子传输与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、教育部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、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、美国光学学会会士、中国通信学会会士、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士。近五年,主要围绕光电子集成芯片与系统开展工作,以负责人身份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(2次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、重点项目(2次)、北京市重点项目等,累计科研经费超2亿元。代表性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奖、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(2次)、中国光学十大进展、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(2次)、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等奖项,获得202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(排名第1)。

长期从事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与信息系统方面开展工作。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Nature(2篇)、Nature Photonics、Nature Communications (8篇)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,具体包括:在国际上首次演示了由集成微腔光梳驱动的硅基光电子集成系统,完成最高传输速率2Tb/s的并行硅基片上信号传输,成果发表在Nature【605, (2022)457】。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超过60 Tb/s的总数据传输速率,成果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【15,(2024) : 7892】)。首次提出光子集成芯片与无线通信结合的方案,展示了可以在任意频率点配置的高速无线通信,实现了超过100 GHz的创纪录带宽,实现全光谱覆盖无线通信,成果发表在Nature【(2025) in press】。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混沌熵源的极简激光雷达系统架构,实现了最高测距精度为2mm的并行探测和大于30dB的抗干扰抑制比成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【17 (2023): 306】。提出了一种高品质因子、宽自由光谱范围的集成光学谐振器设计理论,实现了0-60GHz宽调谐范围、32MHz窄带宽的微波光子滤波器成果发表在Light: Science & Applications【13 (2024): 51】。开发一种新型校准方法,实现了9位权重控制精度和1.04 TOPS/mm²的算力密度。在图像边缘检测和手写数字识别测试中,准确率达96.6%,接近电子计算机水平(97.0%)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【14 (2023): 66】)。提出一种慢光波导结构,通过合理设计级联布拉格光栅结构实现适当的慢光系数,结合PN结优化设计,实现124 µm长、110 GHz带宽的超小宽带硅光调制器,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d【9 (2023): eadi5339】。在此基础上,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单波400 Gbps的超高速多通道信号传输,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【16 (2025): 6547】)。

培养16名博士研究生和10名硕士研究生,其中,已经毕业的9位博士生均以第一作者/共一作者发表Nature/Science系列文章,其中第一位博士生毕业后获得优青资助,前4位博士都获得学会优博,包括1人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博1人获得中国通信学会优博、2人获得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优博1人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论文,1人获得北京市优博,4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、1人获得光波分复用之父厉鼎毅纪念奖学金(全球3名)4人获得全国微波光子学术新星(每年全国5人)指导13名博士后,出站7人,6人获得国内外大学助理教授职位,1人获得基金委优青,2人获得青托人才计划,6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、4人入选博新支持计划、6人入选北京大学博雅支持计划、2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。


学习简历:

  • 1995.9-1999.7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

  • 1999.9-2001.7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

  • 2001.9-2005.4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

工作经历:

  • 2005.4-2007.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

  • 2007.4-2009.4 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电子工程系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

  •  2009.2-2015.8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副教授

  •  2015.8-2021.11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

  •  2021.11-至今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 教授

教学情况:

  • 本科生专业课《光电子学基础》

  • 本科生实验课《光电子技术实验》

  • 研究生课《光子学基础》

  • 研究生课《硅基光电子学》

承担的科研项目:

  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:面向规模集成的高效硅基光波导放大器和激光器,(2022-2024)项目负责人

  • 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硅基多材料体系融合的高性能通信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研究,(2023-2027) 项目负责人

  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面向规模集成的硅基高增益光波导放大器及激光器研究,(2017-2021) 项目负责人

  • 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:混合集成高功率光梳光源及硅光系统应用技术研究,(2022-2024) 项目负责人

  • 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:100G硅基芯片级光互连技术研究,(2019-2021) 项目负责人

  • 其他国家级重大/重点项目:5项

所获荣誉:

  • 2022.12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

  • 2023.01 北京市优博指导教师

  • 2023.02 中国十大科技创新奖

  • 2023.03 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

  • 2023.04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

  • 2023.05 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

  • 2023.12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

  • 2023.12 中国信息通信领域科学十大进展

  • 2024.05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士

  • 2024.08 中国通信学会会士

  • 2024.09 北京市教育系统“管理育人先锋”荣誉称号

  • 2024.12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(排名第1)

  • 2025.01 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

代表性学术论著:

学术论文:

[1]  Z. Tao, H. Wang, H. Feng,…, X. J. Wang*, Ultrabroadband on-chip photonics for full-spectr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, Nature, 2025 (in press).

[2]H. W. Shu, L. Chang, Y. S. Tao,….,X. J. Wang*, J. E. Bowers*, Microcomb-driven silicon photonic systems, Nature, 2022, 605: 457.

[3] R. X. Chen, H. W. Shu,…, X. J. Wang*, Breaking the temporal and frequency congestion of LiDAR by parallel chaos, Nature Photonics, 2023, 17: 306.

[4] C. Han, Q. Yang, J. Qin, ….., X. J. Wang*, Exploring 400 Gbps/λ and beyond with AI-accelerated silicon photonic slow-light technology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5, 16: 6547.

[5] Q. Wu, J. Qian, Y. Wang,…, X. J. Wang*, H. Peng*, Waveguide-integrated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photodetectors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4,15: 3688.

[6] X. Zhang, Z. Zhou, Y. Guo,…, X. J. Wang*, Lin Chang*,High-coherence parallelization in integrated photonics,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, 15: 7892.

[7] B. T. Shen, H. W. Shu, W. Q…, X. J. Wang*, Harnessing microcomb-based parallel chaos for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and optical decision making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3, 14: 4590.

[8] B. W. Bai, Q. P. Yang,…, X. J. Wang*, Microcomb-based integrated photonic processing unit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3, 14: 66.

[9] M. Jin, S. J. Tang, J. H. Chen,…, X. J. Wang*, Y. F. Xiao*, 1/f-noise-free optical sensing with an integrated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1, 12:1973.

[10] C. H. Han, Z. Zhao, H. W. Shu,…, X. J. Wang*, Slow-light silicon modulator with 110-GHz bandwidth, Science Advances, 2023, 9: 5339.

学术专著:

[1] 王兴军,周佩奇,王博. 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-光波导放大器和激光器. 电子工业出版社,2022

[2] 王兴军,陶源盛,陶子涵,舒浩文. 硅基集成微波光子技术. 科学出版社,2023